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取消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首次穿戴假肢過程
首次安裝假肢后的康復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,需要患者、假肢師及家屬的密切配合。以下是分階段的訓練指導和建議:
一、訓練前的準備
1.心理調(diào)整
接受假肢需要時間,患者可能出現(xiàn)焦慮或挫敗感,家屬應給予鼓勵。
設定短期可實現(xiàn)的目標(如每天站立5分鐘),增強信心。
2.殘肢護理
保持殘肢皮膚清潔,避免磨損或感染。
使用彈力繃帶或硅膠套塑形,減少腫脹,促進殘肢定型。
3.假肢適配檢查
確保接受腔:(殘肢接觸部分)貼合舒適,無壓迫或松動。
學習假肢的穿戴方法和日常維護(如清潔關節(jié)、檢查螺絲等)。
二、初期適應性訓練
目標:適應假肢重量,掌握基本平衡和承重。
1.站立平衡訓練
在平行杠或穩(wěn)固扶手旁練習站立,雙腳均勻承重,每次5-10分鐘,逐步延長。
嘗試重心轉(zhuǎn)移:左右、前后移動重心,感受假肢支撐。
2.殘肢強化訓練
肌肉鍛煉:坐姿抬腿、殘肢后伸等動作,增強髖/膝關節(jié)周圍肌肉。
皮膚耐受性訓練:逐漸增加穿戴假肢的時間(從30分鐘開始),避免長時間摩擦。
三、中期移動訓練
目標:恢復基礎移動能力,提高協(xié)調(diào)性。
1.步態(tài)訓練
平行杠內(nèi)步行:先練習假肢側(cè)邁步,健肢跟進,注意步幅均勻。
輔助工具使用:過渡到拐杖或助行器,保持身體直立避免跛行。
2.上下臺階訓練
上臺階:健肢先上,假肢跟進,下臺階:假肢先下,健肢支撐。
始終遵循“好腿上天堂,壞腿下地獄”的口訣。
3.地面適應性訓練
在不同路面(如地毯、斜坡、石子路)行走,提高假肢控制能力。
四.注意事項
1.疼痛管理
若殘肢疼痛或紅腫,立即脫下假肢并檢查,必要時調(diào)整接受腔。
避免過度訓練,遵循“少量多次"原則。
2.皮膚檢查
每天脫下假肢后檢查殘肢是否有壓瘡、水泡,及時處理。
3.定期復查
殘肢肌肉萎縮后可能需調(diào)整假肢。
4.安全防護
訓練時穿防滑鞋,避免濕滑地面;初期最好家屬陪同。
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(qū)46號
13702559130 張主任(微信同號)
13794044242 方主任(微信同號)